近幾年,網紅鮑師傅糕點店打假維權的消息頻頻傳出。
近日公開的一份裁判文書顯示,因認為北京香十里餐飲服務有限公司(下稱“香十里公司”)侵害了第30類“鮑師傅”商標權,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鮑才勝公司”)將其訴至法院并索賠30萬元。法院最終判決香十里公司向鮑才勝公司賠償經濟損失8萬元。
“這起案件是我們目前在全國發起的多個單體侵權加盟店訴訟中,獲賠額最高的。”為鮑師傅商標品牌提供侵權打假維權服務的北京銘天知識產權團隊負責人鄭劍軍律師向南都記者介紹,2015年起,鮑才勝公司開始在北京、杭州等多地展開維權。“目前已經發起了二三十起訴訟,但獲賠額普遍較低,通常都是1至2萬元。”
“被告具有攀附原告注冊商標的故意”
鮑師傅是國內一家網紅糕點店,肉松小貝等招牌產品十分受歡迎。
2017年,鮑才勝公司通過轉讓獲得了第30類“鮑師傅”商標,使用范圍包括蛋糕、面包、餅干等。據鮑才勝公司提供的公證書顯示,2017年8月,香十里公司經營店鋪的招牌為“TM金典 鮑師傅 糕點”,展示柜中糕點價格標簽上顯示有“鮑師傅糕點”字樣。另外,店鋪宣傳語、商品包裝袋等多個地方看到了“鮑師傅”字樣。
被告香十里公司表示,同意不再使用與“鮑師傅”商標專用權相近似的包裝,但不同意原告提出的索賠要求。香十里公司稱,被告行為不屬于侵權,不應當賠償;假如被告的行為被認定為侵權,被告認為侵權結果尚未達到30萬元損失。另外,香十里公司稱在門頭上加了TM標識和金典字樣就是為了防止消費者混淆。
法院認為,香十里公司在其經營的店鋪招牌、門頭、展示柜上突出使用鮑師傅三個字,在其銷售產品的包裝盒、包裝袋上也標有鮑師傅糕點字樣,上述行為顯然具有標識商品來源以達到使相關公眾區分商品提供者的目的,構成《商標法》意義上的使用。而且涉案商品屬于低30類“鮑師傅”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圍,容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來源產生誤認。
此外,香十里公司雖然在門頭上加了TM 金典字樣,但位置不突出,且在商業宣傳中使用“鮑師傅糕點 最火爆的糕點”等內容,明顯具有攀附原告注冊商標的故意。因此,香十里公司侵害了鮑才勝公司享有的第30類鮑師傅商標專用權。
關于賠償數額,法院綜合考慮了涉案商標的聲譽、被告的主觀過錯程度等因素后,最后判決香十里公司向鮑才勝公司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83000元。
維權團隊稱全國山寨店鋪超千家
南都記者從中國商標網查詢系統獲悉,從2013年4月起,北京鮑才勝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就以“鮑師傅”、“鮑才勝”、“好福道”、“鮑小貝”等字樣申請了多個商標,申請記錄共有177條,商標分類涵蓋餐飲、糕點、啤酒、食物防腐化學用品等多個類別。
以“鮑師傅”作為關鍵詞進行商標申請搜索則會發現,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個公司都有申請記錄。與此同時,鮑才勝公司也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商標維權和打假行動。
2015年起,鮑才勝開始在北京、杭州等地展開多次維權。裁判文書網顯示,鮑才勝公司多次以商標侵權發起訴訟。鄭劍軍向南都記者介紹,2015年起,鮑才勝公司開始在北京、杭州等多地展開維權。目前已經發起了二、三十起訴訟,但獲賠額普遍較低。
鄭劍軍稱,“鮑師傅”品牌只做直營,不做加盟。截止2018年12月底,“鮑師傅”在全國的直營店共有37家。“據我們此前掌握的數據和侵權線索,全國有超過1千家山寨店鋪,光北京就有400家左右。”鄭劍軍表示,除訴訟維權外,鮑師傅將在品牌識別等方面進行升級,以改善盜版泛濫的情況。
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admin)